2012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保持了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到91.8亿元(现价),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49元,增长15.4%。
一、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1、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粮油获得丰收。
2012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4.9%:其中种植业50.0亿元,增长5.2%;林业3.2亿元,增长4.3%;牧业32.1亿元,增长5.1%;渔业4.0亿元,增长0.4%;服务业2.4亿元,增长5.2%。全年粮食产量达148.8万吨,增长1.6%:其中小麦36.3万吨,增长1.4%;水稻51.2万吨,增长0.8%;玉米39.6万吨,增长1.7%。油料19.7万吨,增长3.4%。
2、畜牧业稳步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稳定增长。
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带动农户1.5万余户。全年共建成生猪养殖重点村252个、家禽养殖重点村76个,共投入资金25000万元,建设适度畜禽养殖规模户36000户,新建畜禽圈舍270万平方米,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断建成,规模养殖出栏比重不断提高。全年出栏生猪399.8万头,增长4.1%;出栏牛10.4万头,增长2.2%;出栏羊45.5万只,增长1.8%;出栏小家禽2694.1万只,增长4.0%;肉类总产量34.5万吨,增长4.0%。
3、亮点突出,广元七绝等特色农产品增长较快。
2012年全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蔬菜170.3万吨,增长11.8%;茶叶5120吨,增长14.9%;猕猴桃3.3万吨、增长6.7%,黑木耳3543吨,增长8.0%,核桃3.8万吨、增长36.1%,烤烟1.4万吨、增长41.9%。全年经济作物总产值40.7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2.9%,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拉动一产业增加值1.8个百分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148元。特色农产品效益突显。
4、农民收入提高,劳务挑大梁。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49.44元,同比增加754.46元,增长15.4%。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25.36元,同比增加446.66元,增长19.6%。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476.92元,同比增加262.06元,增长11.8%。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33.48元,同比减少0.34元,下降1%。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413.67元,同比增加46.08元,增长12.5%。。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11年的46.6%提高到2012年的48.2%,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9.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仍居主导地位。
二、当前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特色产业发展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安全化生产水平不高,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三是果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滞后,四是科技投入及创新能力不足。
2、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大园区、小业主”等土地规模经营模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城市资源下乡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城市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
3、健全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革完善“三农”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企业、社会、外资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财政资金向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市县(区)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引导性投入机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5、加强对务工人员实用技术培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务工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会有较高的收入;那些不懂技术,不懂管理的人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务工人员的竞争力,老百姓的收入才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