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实证分析

来源:本网 浏览量:4529 发布时间: 2016-05-17 字体: [ ]

GDP,又称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整个国民收入中属于国家(政府)所有的部分,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GDP和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理论上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范围观察,又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正确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财政收入指标在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为了更好的分析近年来广元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选用了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的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进行分析研究。

一、GDP与地方财政收入现状

(一)纵向比较,发展成就喜人。19942015年的22年时间里,GDP与财政收入都得了迅速扩张,总量、速度、结构明显趋好。

看总量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扩张周期明显缩短。GDP从1994年的63.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5.43亿元,是1994年的9.6倍。GDP总量突破100亿元用了10年,从100亿元突破200亿元用了4年,从200亿元突破300亿元用了3年,从300亿元到突破600亿元,每突破100亿元平均只用2年时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94年的不到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0.82亿元,是1994年的20.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突破10亿元用了16年,从10亿元到突破40亿元,每突破10亿元平均只用2年时间。

看速度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呈前慢后快的特点,增长速度逐步快于全国全省。虽在1994—2003年里,有部分年份全市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全省,但在2004—2015年的12年时间里,除个别特殊年份全市GDP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增长速度外,其余9年时间均快于全省增长速度,除2008年全市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增长速度外,其余11年均快于全国增长速度。在1994—2005年里,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虽部分年份低于全国、全省,但在2006—2015年的10年时间里,除个别特殊年份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全省外,其余年份增长速度均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5%,分别比全国、全省年均增速快3.7、0.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5%,分别比全国、全省年均增速快4.1、3.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3%,比全国年均增速快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年均增速慢1.4个百分点(2008年地震因素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6%,分别比全国、全省年均增速快11.7、7.0个百分点。

 

看结构广元产业结构和财政结构转型步伐加快。199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型;1995—2000年的六年时间里,产业结构为“一三二”型;2001—2005年的五年时间里,产业结构为“三一二”型;2006年,二产业首次超过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型;2009年,工业首次超过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仍为“三二一”型;2010年,二产业超过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型,并一直维持到今。与1994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24.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上升了16.4和7.6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税源不断增加,来自于第二、三产业的税收逐步增大,财政收入内部结构更趋合理。2015年,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2%。在国地税中来自于第二、三产业的税收53.6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99.1%。

表1  1994年以来广元主要年份生产总值构成

年份

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

1994

100.0

40.5

30.8

24.9

28.7

1995

100.0

40.7

28.8

23.1

30.5

2000

100.0

39.0

23.6

17.6

37.4

2001

100.0

32.4

25.0

17.3

42.6

2005

100.0

31.1

28.0

21.2

40.9

2006

100.0

28.3

30.9

23.6

40.8

2009

100.0

26.8

33.9

27.7

39.3

2010

100.0

23.8

39.0

32.6

37.2

2011

100.0

20.8

44.6

38.6

34.6

2012

100.0

19.6

47.0

40.5

33.4

2013

100.0

18.2

48.1

41.5

33.7

2014

100.0

16.9

47.7

40.8

35.4

2015

100.0

16.5

47.2

40.4

36.3

(二)横向比较,相对差距较大。与全国全省相比,在近22年时间里,虽然我们后10年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全省,但与全国全省的总体差距仍较大。

从年均增速看,明显慢于全国全省。以1994年为基期,1994—2015年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8.4%,分别比全国、全省同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慢0.6、2.2个百分点。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5.4%,分别比全国、全省同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慢3.2、2.8个百分点。

从相关比重看,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一是占全省份额偏小。2015年全市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01%,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17位。在1994—2015年里,全市GDP占全省的比重有10年时间不足2%。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1.23%,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17位。在1994—2015年里,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有19年时间不足2%,其中有6年时间不足1%。二是财政依存度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财政依存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地方财力越充足,政府就越有能力为民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反之,则会影响财政再分配的保障能力,制约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最终影响民众的根本利益。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6.7%,分别比全国全省低5.6、4.4个百分点。

表2  1994—2015年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比较

 

 

 

 

单位:%

指标名称

全国

全省

全市

全市-全国

全市-全省

GDP(以1994年为基期  不变价)

9.0

10.6

8.4

-0.6

-2.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1994年为基期)

18.6

18.2

15.4

-3.2

-2.8

表3  1994—2015年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情况

年份

GDP占全省比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

1994

3.15

2.01

1995

2.89

2.10

1996

2.71

2.09

1997

2.59

1.97

1998

2.54

1.86

1999

2.42

1.70

2000

2.20

1.19

2001

2.05

1.08

2002

1.99

1.19

2003

1.97

1.14

2004

2.00

0.95

2005

2.00

0.82

2006

1.95

0.84

2007

2.00

0.80

2008

1.88

0.59

2009

1.91

0.87

2010

1.87

1.07

2011

1.92

1.11

2012

1.96

1.11

2013

1.97

1.09

2014

1.98

1.14

2015

2.01

1.23

(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快于经济增长。与全国全省一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为保持比较时口径一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增长率均用现价)。在1994—2015年里(以1994年为基期),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4%,快于同时期GDP年均现价增长速度4.0个百分点;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6%,快于同时期GDP年均现价增长速度5.2个百分点;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快于同时期GDP年均现价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7%,比1994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12.3%,比1994年提高7.5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11.1%,比1994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22年间提高的幅度分别低于全国、全省4.0、2.6个百分点。

二、GDP与地方财政收入数量关系

为了更好的揭示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散点图、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GDP与地方财政收入间的经济联系,得出两者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散点图分析。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它不仅可传递变量间关系类型的信息,也能反映变量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我们通过绘制广元市1994—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Y)与GDP(X)的散点图,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线性相关。

 

 

 

(二)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是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用r表示,取值范围为[-1,1]。|r|值越大,误差Q越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r|值越接近0,Q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关。通常|r|大于0.8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我们把GDP(X)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Y)作为两个变量,通过对1994-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的相关系数r=0.981559,根据相关理论,表明广元GDP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随机变量(Y)对另一个变量(X)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把X做为自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Y作为因变量,研究他们之间的非确定因果关系。  

利用数学回归分析,我们对1994—2015年间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Y)与GDP(X)的关系进行分析。

按照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方程,设回归方程形式为Y=a+bX,则: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Y)与GDP(X)的回归方程为:  

Y=-3.87576+0.06642X

从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看,广元GDP每增加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加664万元。仅从数量上分析,上述模型还表明,如果经济停滞不前,即X=0时,Y=-3.87576,即当GDP为0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出现负数,也说明广元经济对财政的造血功能还不强,需要上级转移支付。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是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存在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GDP增长必然带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的发展壮大也必然促进GDP的增长。二是GDP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是完全同步、一一对应的关系,两者受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不同阶段各不相同。三是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GDP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结构变化影响。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不同产业的税负是不同的,创造的增加值差异也较大。通常情况下,第一产业税负一般较轻,并且我国在2006年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第一产业的税收更少,产品附加值也较低;第二产业是我国税负较重的产业,税收和产品附加值弹性较大;第三产业门类多、领域宽,可容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对拓宽就业范围,增加劳动力需求,降低就业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出于鼓励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其整体税负会低于第二产业。2015年,全市产业结构由1994年的40.5:30.8:28.7调整为16.5:47.2:36.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4.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6.4、7.6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的税收收入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的税收收入大幅增加。2015年,全市国地税收入总额中,第二产业实现的税收占42.0%,第三产业实现的税收占57.1%,第一产业实现的税收仅占0.9%。第一产业比重和税收的大幅下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影响较明显,而对GDP总量的影响却不是很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和税收的增加,对地方财政收入和GDP总量影响都较明显,特别是工业强市、资源转化等战略的实施后,主导产业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特色发展,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但受地方财政收入和GDP增长速度和总量基数差异影响,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不同步。从税源结构变化来看,税源结构的变化是来自财政收入内部发生的调整变动,与外部的整个社会经济总量没有多大关系,税源结构的变动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幅,却不影响GDP的增长率。

(二)方法差异影响。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新增值,它是流量的范畴而不是存量的概念。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生产、流通、消费、收入分配、财产占有使用以及特定行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实施多环节、多层次、不同程度的调节,其课征对象不仅包括与GDP统计口径相联系的流转税,还包括分配领域里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按照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财政收入的确认是坚持收付实现制原则,以资金实际到位入库作为记账核算的依据,即当期生产的产品必须实现销售,财政才能取得相应的税收收入;而GDP的核算是依照权责发生制,即当期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否销售,都应计入当期的GDP中。财政收入相对于GDP具有滞后性,即当前的财政收入中可能包括了去年或更长时间生产的产品实现销售后应征的税收。从GDP的分配角度来讲,财政收入只相当于GDP中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一部分之和,其规模大小与企业的收入水平、经营状况和税收政策直接相关,因此其弹性较大。而GDP中不属于财政收入的劳动者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属于企业的刚性支出,与企业的收入水平和经营状态相关程度较低,尤其对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投资环境和经营水平等原因,企业的生产规模、盈利能力和缴税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其所创造的增加值中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所支付的刚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就相对较大,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的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就相对较小。

(三)财税制度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财政税收的增长,但如果税收制度、财政体制发生变动,比如税种增减、税率调整、政策减免、中央地方分成比例调整等,也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四)征管措施影响。近年来,税务机关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税法宣传,增强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随着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日趋科学化、多样化和精细化,征管水平,稽查力度以及对重点税种、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制售、贩卖假发票、虚开、代开货运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减少了税源流失,这些都会推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对GDP却没有任何影响,也导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背离。

四、促进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均衡增长的建议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才能带来更多的地方财政收入,只有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也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调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实力与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做优第一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一是要坚持结合广元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带动作用及竞争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从资源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税收贡献度高的潜力型财源产业。三是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装备骨干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四是要坚持优化布局和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资源、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区域结构。

(二)广招商,培育壮大税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优化投资环境,通过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做好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保障,创造更优的投资环境。二是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趋势,抢抓政策和发展机遇,坚持“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发展、做大总量”,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实效,不断提升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三是要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切实引进规模大、技术新、产品附加值高、无污染或污染少的企业,提高单位GDP的税收产出质量,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三)重征管,减少财税流失。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法治税,强化财政和税收监管,挖掘增收潜力是提高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抓好税源管理,切实做好税源的调查、摸底、分析和预测工作,加大稽查力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二是做好纳税服务。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采取多种便民措施提高纳税效率,帮助纳税人解决纳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三是依法征税,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强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第一动力,它既可以带动生产性消费,又可以形成生活性消费,没有足够的投入,消费就拉动不起来,反过来就会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转型升级。要降低准入门槛,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领域,全部对民间资本开放,并在财政、税收、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