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统计局!
2017年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18-09-04 来源:市统计局 分享:

  R&D(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全社会R&D经费由规模以上企业、政府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三部分构成。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据由统计部门组织企业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报送,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特、一级总承包建筑业法人单位,大中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法人单位和保密企业(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政府属科研院所数据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收集后报送省科技厅,统计范围包括政府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数据由辖区高等院校直接向省教育厅报送,统计范围包括本地区高等院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将研究与开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纳入GDP核算。2017年,广元坚定创新发展定力,着力创新开放合作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发展的各项资源加速集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稳步提升。

一、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特点

(一)全社会R&D经费支出大幅增长。2017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33634万元,比上年增加5628.2万元,增长20.1%,增速分别比全国(12.3%)、全省(13.6%)高7.8个、6.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46%,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

(二)企业研发支撑效力明显。2017年,全市企业R&D经费支出335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占全社会R&D经费的99.8%,企业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99.96%;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38%,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企业研发意愿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充分激活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全市开展研发和设置研发机构企业数较上年均有大幅提升,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017年,全市调查的规模以上企业有86个开展了研发活动,比上年增长16.2%,占全部调查规模以上企业的18.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调查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23个,比上年增长15%;机构有从业人员668人,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博士23人,增长21.1%;硕士116人,增长36.5%;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48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高新技术企业居主导地位。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138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0%,占全社会R&D经费的41.3%,比上年提高37.7个百分点;有研发人员829人,占全社会R&D人员的39.8%R&D经费投入强度达1.1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作用明显,拉动能力增强。

(三)研发经费来源以企业为主。2017年,我市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政策落实落地和政府资金投入,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更加充分,有力地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发经费来源仍以企业为主。从研发经费来源看,全市调查单位企业资金投入31581万元,比上年增长53.2%,占全部研发资金投入的93.9%;政府资金投入1640.3万元,比上年增长41.2%,占4.9%;其他资金投入4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占1.2%

(四)研发成果转化率高成效显著。随着对研发活动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申请、保护和应用。2017年,全市调查单位专利申请326件,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发明专利115件,增长51.3%;有效发明专利235件,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已被实施158件,增长38.6%;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3项,比上年增长333.3%;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14739.3万元,实现产值21475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1%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2.43%,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总量偏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我市R&D经费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呈上升态势,但总量小,投入强度偏低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R&D经费支出看,2017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33634万元,仅占全省R&D经费的0.5%,总量居全省第16位,是除甘孜、阿坝、凉山外,全省5R&D经费未超过5亿元的市州之一。其中,高等院校R&D经费支出84.1万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全省慢10.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0.04%,比全省低8.66个百分点。全市有政府属科研院所5个,占全省科研院所的3.3%,个数仅比成都、自贡等6个市州少;有从业人员12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1人,本科68人。根据省科技厅提供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政府属科研院未开展研发活动,无R&D经费投入。而2017年,全省科研机构R&D经费投入221.1亿元,在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中的占比达34.7%。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6%,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67个、1.26个百分点,与广元科技“十三五”规划2.5%的任务目标差距巨大。R&D经费投入强度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关键指标。按照国际标准,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 达到5%时才具有竞争力。在2017年全市调查的476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1.9%的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投入强度为0;有59家企业投入强度在2.5%以下;有27家企业投入强度超过2.5%,其中仅有11家超过5%。照此检视,全市调查企业中仅有3.4%的企业可维持生存,仅有2.3%的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创新合作形式单一,产学研融合不充分。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院所优质资源的集成与对接,能有效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建立起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有利于实现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2017年,全市调查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24个,占全部项目的11.8%;与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4个,占2.2%;企业独立完成项目138个,占77.5%。我市研究项目仍以企业自主研究为主,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充分,产学研离深度融合还存在很大差距,研发主要在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不足,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探索还不够。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激情减弱。在研发活动中,政府资金投入加快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降低了企业在研发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对企业研发活动有较强的正向影响。2017年,全市政府资金投入比2014年增长3.75%,低于同期全社会R&D经费增速120.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由2014年的10.4%下降到4.9%。从全省看,政府投入资金占比虽也有所下降,但占比均保持40%左右。全市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使企业在培育长远竞争力方面得不到有力的利益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创新资源过度集中,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分地区看,利州区有R&D人员1459人,占全市R&D人员的67.6%;全社会R&D经费支出18132.6万元,占全市R&D经费的53.9%,而除利州区、昭化区外,其余县区R&D经费占比均未超过10%R&D经费增幅未达到市平均水平的地区有利州区和剑阁县。R&D经费投入强度未达到市平均水平的地区有朝天区、旺苍县、剑阁县和苍溪县。全市研发活动资源区域集聚明显,分布差异大,各县区间研发活动发展不均衡。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目标考核,全面落实研发目标责任。研发投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纳入GDP核算后,全省即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市州的目标考核。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抓好研发投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目标导向,完善目标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研发行政记录共享机制,定期研判和分析研发投入情况,加强对各类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引导、监测和统计,不断提高对数据协调性、匹配性和趋势性的把握。同时,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投入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研发执行主体协同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撑,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要以“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释放政策效力,从营商环境、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社会资金为创新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服务,让更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梯次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整合分散的财政科技资金,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带动社会资金对有研发能力企业的支持,引导和激发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研发活动成为企业运作的常态。

(三)创新合作方式,全面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借智、集力、合作、发展思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整合和汇集各种创新要素,引导企业及时将生产实践中的科技创新需求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借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生产能力融合互补,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和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一批科技成果在企业、产业内落地转化,形成“按需对接、精准研发、迅速转化、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新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四)完善人才机制,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人才是前沿技术的核心,是抢占技术至高点的关键,未来科技竞争本质就是高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把培养和引进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任务,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一是持续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加强创新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家创新创业意识。二是要按照广元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护、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回引”、《广元市创新创业人才特殊支持十条措施》等人才引育政策,全力营造安心钻研、潜心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是建立健全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体系,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努力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为核心的科技队伍,形成一支总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