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各级部门密切配合、联动推进,认真开展单位摸排、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企业申报入库工作成效明显。
一、“四上”企业在库情况
2018年末,全市“四上”企业总数1179个,比上年末增加88个,增长8.1%,企业个数排全省第14位,与2017年持平。
(一)分行业看,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486个,资质建筑业216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5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224个,规模以上服务业108个。工业仍然是拉动全市经济的主动力,其单位总量占全市“四上”企业总量的41.2%。
图1 全市“四上”企业分行业占比图
(二)分县区看,2018年末,“四上”企业数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为朝天区11.9%、剑阁县9.9%、青川县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为利州区(含广元经开区,下同)7.8%、旺苍县7.5%、苍溪县7.5%、昭化区6.6%。
(三)从全省占比情况看,2018年末,我市“四上”企业数占全省“四上”企业总数的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省规上工业总数3.5%、资质建筑业企业占3.7%、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占3.5%、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占2.3%、规模以上服务业占1.6%。
二、“四上”企业变动情况
2018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157个,比上年增加43个,增长37.7%;退库“四上”企业61个,比上年减少19个,下降23.8%;进退相抵后净增“四上”企业96个,分别比2016年、2017年增加26个、62个。
(一)净增企业数量呈稳定上升态势
2018年,新增“四上”企业157个,退出61个,净增“四上”企业96个。其中,利州区净增36个、剑阁县净增14个、苍溪县净增13个、旺苍县净增11个、朝天区净增10个、昭化区净增6个、青川县净增6个。
(二)各行业增减变动趋势不一
1、新增企业归属行业呈“两升三降”
2018年新增入库“四上”企业中,工业50个,比上年增加4个,占入库企业的31.8%;服务业40个,增加26个,占入库企业的25.5%;房地产经营企业15个,增加2个,占入库企业的9.6%;批零住餐业20个,减少7个,占入库企业的12.7%;资质建筑业32个,增加18个,占入库企业的20.4%。工业、服务业是入库企业的主要行业,两行业占比达57.3%。2018年新增入库企业与2017年相比,服务业上升13.2个百分点,建筑业上升8.1个百分点,批零住餐业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占比下降8.5个百分点,房地产下降1.8个百分点。
图2 2018年全市新增企业分行业占比图
2、退库企业个数以工业居首
2018年退库“四上”企业中,二产业27个,占总退库企业的44.3%。其中,工业19个,占退库企业的31.2%;建筑业8个,占退库企业的13.1%。三产业34个,占总退库企业的55.7%。其中,批零住餐业17个,占退库企业的27.9%;房地产经营企业8个,占退库企业的13.1%;服务业9个,占退库企业的14.7%。2018年退库企业占比与2017年相比,批零住餐业下降13.4个百分点,房地产下降3.1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升10.9个百分点,建筑业上升5.6个百分点,工业持平。
图3 2018年全市退库企业分行业占比图
3、服务业净增入库企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净增31个,分别比2016年、2017年增加8个、10个;资质建筑业净增24个,比2016年、2017年增加9个、16个;房地产业净增7个,比2016年、2017年增加2个、7个;批零住餐业增加3个,比2016年减少14个、比2017年增加9个;服务业净增31个,分别比2016年、2017年增加21个、20个。服务业年度企业净增数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2018年,新增入库企业最多的是利州区,入库“四上”企业66个,入库企业占全市入库总数的40.2%;其次是苍溪县,入库企业为22个,占全市入库总数的14.0%。青川县全年无批零住餐企业和建筑业入库。
2018年,利州区退出企业30个,占全市退库企业的49.2%,其余县区退库企业个数都在10个以下。其中,苍溪县退出企业9个,占比14.7%;昭化区和旺苍县分别退出企业7个,占比11.5%。
(四)新增企业在全省及川东北地区排位总体靠后
2018年广元“四上”企业新增入库企业个数居全省第13位,比2017年上升2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排全省第11位,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排第18位,资质以上建筑业排第11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排第17位,服务业排第6位。
在川东北五市中,广元“四上”企业新增入库个数排最后一位,除工业和服务业居倒数第二外,其余行业均居末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入库企业普遍规模小。虽然我市的入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8年申报入库“四上”企业157个,其中小微企业155个,占入库企业总数98.7%,中型企业2个,占入库企业总数1.3%,大型企业为零个。虽然入库企业的个数增加较多,但是总量不大,对经济增长贡献不高。
(二)在库“四上”企业稳定性较差。在库1179家“四上”企业中,大型企业仅4个,占比0.34%;中型企业185个,占比15.69%;小微企业990个,占比83.97%。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不稳定,导致“今年进、次年退”的情况频繁发生,2018年申报入库企业157个,但是退库企业达61个,导致部分行业“四上”企业数占全省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企业申报“四上”的主观愿望不强。企业入库不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直接好处,入库后,又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另外,申报需提供税务报表,企业担心由此而增加税赋等经济负担,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因此,企业申报入库的意愿普遍不强。
四、建议
(一)加强政策帮扶力度,培育发展准“四上”企业。加大对有潜质的“准四上”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落实中小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对一些规模已达到、长期游离在列统企业之外的对象(如新型业态个体户和电商机构)要实施“个转企”等措施,部门联动,积极扶持小企业做大做强。认真兑现新增“四上”企业的奖励政策,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推进“个转企”以及电商企业在地注册,妥善解决“个转企”后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部门配合,联合推动企业入库工作。“四上”企业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增长的后劲。要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四上”企业的发展壮大。“四上”企业入库需工商、经信、发改、商务、住建、统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发挥发改、经信、市场监管、税务、商务、住建等部门对单位管理监控的职能优势,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制定好工作措施,着力挖掘和培养发展潜力大的法人单位,加强部门间的资料整合,共同建立“准四上”法人单位信息库,不断提高入库工作的预判能力和工作效率,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三)加强创新,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对传统行业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增效提质、优化升级。不走弯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优化结构,提升传统行业发展动能,对那些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具有发展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去。
注:“四上”企业是以下四类企业的简称:一是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二是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具有建设部门颁发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的法人单位;三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餐馆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和非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四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其他行业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法人企业)。